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海门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86090号 地址:海门市北京中路600号 邮编:226121 电话:0513-82212597 |
关于立足实际,完善服务,全面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协商建议 | ||||
| ||||
| ||||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市政协于4月19日召开市政协十四届九次常委会议,围绕“完善服务,全面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这一议题,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党组成员,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发改委、科技局、自然资源局、商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工商联以及税务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同志,各区镇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市政协常委和部分政协委员一起进行了专题协商,通过了政协调研报告,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深入调查研究,认清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民营企业是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顶梁柱,表现在规模体量大,产值占比达到64.4%;税收贡献高,税收占比达到72.1%;带动致富强,对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贡献达到63.3%;产业支撑强,“3+3”产业体系中超过90%的企业是民营企业。但对照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市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服务水平、管理方式、要素保障等环节还有提升空间,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还存在创新能力不突出、企业传承不顺畅、发展思想不解放等问题有待突破。因此,在国内经济换挡增速、提质增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关注民营经济发展、关心民营企业成长、关怀民营企业家,深入调查研究,找准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症结,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二、采取有效举措,精准化解企业面临的突出难题 1.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难度。积极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银行放贷信心。相关部门应主动牵头、积极参与到中小微企业转贷基金、纾困资金池等融资服务活动中,严格申请程序,为企业贷款展期提供便利;要大力推广“苏科贷”等成熟金融产品;要向企业普及金融知识,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引导企业选择与自身相适应的融资手段。 2.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认真排摸闲置厂房情况,整顿“僵尸企业”,盘活闲散用地。各区镇应时刻关注企业运用状况,分析研判企业发展趋势,对发展有潜力的民营企业要预留成长空间;对低效或面临破产倒闭的企业要及时介入,把关企业转让交易,严审承接项目,确保土地资源高效利用;要积极招引资金有实力、招商有资源、运营有能力的开发商打造高标准产业园区。 3.进一步破解企业“用工难”困局。积极服务好企业招工,多组织企业向对口扶贫援建地区、劳动力输出地区“要工人”。应重视留人工作,完善职工生活配套,不断提高职工普遍关注的休闲娱乐、医疗教育等要素质量。企业要把工人当成工厂主人,立足岗位成才,畅通晋升渠道,提高职工凝聚力、忠诚度。 三、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1.坚持用好人才为民营经济点燃活力引擎。人才工作应坚持本地培养和招才引智“两手抓”。要发挥职业教育功能,根据市场需要,培养通用型技能人才;鼓励校企合作,根据企业所需,定向委培专业技术骨干。要坚持“不拘一格引人才”,既要持续深入实施好“千人计划”“双创计划”等重点人才招引工程,也要不断重视对实用型人才的招引,提高奖补力度。要深入研究“海门在外能人回归”,一方面要努力吸引海门优秀学子学成归来,另一方面要吸引在外能人回海发展,还要吸引能人在外创办的优质企业回海布局,打造产业园区、总部基地。 2.持续创新突破为民营经济注入源头活水。要立足“3+3”产业体系,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科技普惠性政策要“应享尽享”。引导民营企业建立适合自生发展的科研体系,围绕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工艺流程等开展攻关。利用好科技镇长团资源,为传统企业改造升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搭建校企合作纽带。重视产业智库建设,探索外聘专家对企业转型、产业提升、技术变革等方面进行咨询指导,优化决策机制。积极推动謇公湖科创中心、正余机器人产业园等科创平台提升技术水平、完善创新要素,不断做大做强。 3.集聚优势产业为民营经济增添澎湃动力。我市民营企业在机器人、生物医药、现代建筑等行业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具备了集聚关联产业的能力。我们应加强产业研究,提升扶持力度,推动优势产业集聚。比如集聚建筑装饰产业补齐现代建筑短板,有关部门应主动引导在外建筑装饰企业与市内建筑企业深度合作,打造“海门建筑装饰”品牌。本土骨干装饰企业应发挥引领作用,集聚在外装饰能人与资源,共建产业发展平台,营造产业发展“软环境”。应迅速制定我市装饰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配套相应扶持政策,鼓励小微装饰企业抱团壮大,在海成立专业公司;吸聚在外装饰能人统筹资源,在海新成立公司或把公司总部搬迁回海。 四、优化服务,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 1.大力提振企业做大做强信心。要用好舆论工具,积极营造尊商崇企的社会氛围。要积极创造条件,持续关心企业家的思想和生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要努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要改进全市优秀企业表彰方式,大力表彰宣传“张謇式”企业家。要结合我市民营企业特点,分门别类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民营经济经营人员素质。要关注企业传承问题,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引导企业抢抓“政策红包”。要提高各类涉企扶持政策的知晓率,规范政策公开工作,可开通专门服务企业家的微信公众号,推送涉企政策法规,同时提供查询检索服务;可把涉企政策法规的重点编印成册,及时发放给企业家。要提升各项涉企扶持政策的落实率,建议建立涉企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察机制,防止好政策“被失效”现象发生;要定期梳理已有政策,对企业用得上、用的多、用得好的政策要加强总结,更好运用;对用不上、用得少的政策要分析原因,修改完善;对不利于办事创业、不适应发展需求的政策应及时清理。 3.营造合法宽松的监管环境。应贯彻执行“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为监管部门卸下思想包袱,不断改进工作艺术,提高管理水平。在执法过程中要避免简单化,既要找问题、找隐患,更要给建议、开处方。应主动帮助企业培育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安全、消防、环保专业人才,提升企业自查自纠能力和防微杜渐的自觉性。要坚持“行政指导是常态、风险提醒是大多数、评估约谈是少数、税务稽查是极少数”的税务服务。推进“纳税人之家”建设,广泛开展税收宣传和办税辅导。 4.围绕企业需求搭建服务平台。应针对民营企业的共性需求,集聚产业发展要素,构建功能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好东洲青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推动创新创业成果与民营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完善区镇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度。要通过外聘专业人士,提供企业发展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应重视商会建设,加强指导与服务,注重规范运行;发挥在外商会聚人心功能,通过他们以企招商,反哺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