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海门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86090号 地址:海门市北京中路600号 邮编:226121 电话:0513-82212597 |
关于着力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发展养老事业的协商建议 | ||||
| ||||
| ||||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市政协于9月12日召开市政协十四届七次常委会议,协商关于加快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事业。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党组成员,市政府分管领导和政府办、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住建局、卫计委等相关部门领导同志,市政协常委和部分政协委员,驻海的南通市政协委员一起参加了协商,交流意见。协商通过了政协调研报告,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着力补齐养老民生短板 我市自1982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目前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截止2017年末)比全国平均占比高出12.3%。近年来,我市养老事业和医养结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养老服务网络初步构建,医养结合工作探索起步。但对照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仍有较大差距,是明显的民生短板。目前,我市养老工作和医养结合状况可用“五有五缺”来概括,即有上级政策文件、有周边先进经验、有全市刚性需求、有多种可用资源、有适度财力物力;但是,缺重视程度、缺主推力量、缺规划规范、缺服务网络、缺扶持力度。 因此,我们必须把养老工作摆上应有位置,像重视教育等社会事业一样重视养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民行动的工作方针,努力补齐民生短板。要明确“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以医养结合为重点,以服务网络为平台,以市场运作为支撑,以扶持体系为保障”的发展思路,通过不懈的努力,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能力。要以南通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建设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为契机,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成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增强老年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聚焦关键,扎实抓好重点工作 要运用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养老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攻坚克难,精准施策,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养老组织推进体系建设。由于我市老龄办已被撤销,导致我市目前既缺少养老工作统筹协调机构,也缺少日常工作力量。建议尽快调整充实市级层面的养老工作领导小组(2013年成立的养老体系领导小组至今未做调整,也未实际发挥作用),建立健全推进医养结合养老事业的组织推进机制和由卫计、民政、人社、财政、住建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医养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与区镇的沟通联系,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建议把养老事业发展纳入我市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养老工作列入“四个全面”考核体系,做到有布置、有推进、有检查、有考核。 2.强化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建设。要建成符合海门实际的新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及新型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要分级推进,全城覆盖,康养医服务内容全面专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品牌服务水准高,群众满意度和认同感强。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虚拟养老院)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实体化运作,实现全市各区镇并网运作,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区域;城区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中央厨房全面建成,农村敬老院全部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具备日间照料、助餐助急等养老服务功能;每个社区(村)配建1家养老服务站,社区“长者驿家”“健康小屋”设施齐全,城镇和农村社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站建成率分别达到100%、70%。探索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引进成熟养老龙头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实现全市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站社会力量承接率达到100%。全面规范养老机构建设,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医疗护理以及智慧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全市居家呼叫和应急救援服务覆盖面达到老年人口的10%以上,即覆盖我市老年人口不少于3万人。 医养结合服务网络要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形式多样,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全市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护理院;大力支持乡镇卫生院开展延伸养老护理服务;城镇街道社区护理站建设全覆盖;基本照护保险制度和医保以及社会保险全覆盖。 3.强化养老扶持保障体系建设。科学制定养老工作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明确发展战略和目标;同时立足实际,适度超前制定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适度加大本级财政资金投入,探索医养结合资本化运作模式,对养老项目建设、服务支出、财政奖补、税收减免等予以支持和倾斜。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将康复护理费用等纳入医保范围,探索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相衔接的医疗费用结算机制,加强养老服务各类财政补贴政策与基本照护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畅通医养结合路径,探索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允许养老机构共享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硬件设施等医疗资源,促进医疗养老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合理安排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指标,把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并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地块。 4.推进养老重点项目建设。按照“高端有选择、中端有市场、低端有保障”的目标,谋划建设一批养老重点项目。对全市范围内的养老院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提质扩容,新建1-3家设施完备、规模较大、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提升养老院规范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水平。对现有乡镇敬老院按照医养结合新模式予以整合,鼓励部分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新建具备专业护理资质的养老机构,在全市建成5所以上规模护理院,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50%以上。借鉴常州、苏州等地的成功经验,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通过PPP模式、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引入专业化企业和高效的管理团队,打造养老服务中心品牌。加大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安排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扶持养老志愿者队伍建设。尊重养老市场差异化需求,积极引进养老地产项目,满足中高端群体的养老愿景,推动由传统养老公寓向新型养老社区转变,用地产行业助力养老事业,推动我市养老生活环境显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