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海门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86090号 地址:海门市北京中路600号 邮编:226121 电话:0513-82212597 |
统筹推进 多措并举 加快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 ||||
| ||||
| ||||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公共交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还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出行需求,公共交通在道路交通中的分担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公共交通是一种运量大、集约化经营的交通模式,也是一种对道路资源高效利用的交通方式。运送相同数量的乘客,公交车占用的道路资源约占小汽车的1/23。公交车每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常情况下约占小汽车的1/7。公共交通是城市道路最经济的使用者。因此,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大势所趋。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对于加速推进我市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文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市政协成立课题组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学习考察了嘉定、昆山、常宁等地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约22万辆,同时以每年超2万辆的数量增长,对城市道路交通形成巨大压力。长江路、江海路、解放路等道路拥堵已成常态。在节假日,随着回海车辆的增多,城区道路更加拥堵不堪。当前,我市公共交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 1.缺乏发展规划。我市尚未制定比较系统专业的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由于历史原因,城区道路建设的路网结构不合理、布局不科学、功能不明晰,许多道路狭窄,难以形成合理畅通的道路网络,给公共交通发展造成很大的通行压力。规划的缺失,导致公共交通线网布局不尽合理,线路疏密不均匀,盲区较多。 2.硬件投入不足。发展公共交通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我市在这方面的投入还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公交车数量不足。目前,全市共有公交车265辆,与苏南发达地区(昆山1563辆)差距较大。这样的公交车数量很难保证应有的班次密度,进而影响了车次的正班准点率。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公交线路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城区缺少方便换乘的枢纽站和停保场,港湾式停靠站较少。部分公交站点设置距离居民小区较远,严重缺少公交回转场地和公交首末站,公交车大多利用路边停车、回转,制约了公交线路的开辟。三是智能化水平偏低。公交管理仍停留在传统模式,对候车情况和公交车的运行情况无法实时跟踪、监控、调度。公交站台还未能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务,智慧公交系统尚未建立。 3.考核管理不到位。一是考核不到位。目前,我市对公交企业实行财政兜底补贴(即承担支出与收入的差额部分),缺少对公交企业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难以有效激发公交企业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管理不到位。公交站牌时间标识表述不清,一些公交线路的站牌标识的行车间隔“约20—30分钟”或“约25—30分钟”等,给市民等待公交车带来不便。部分公交车司机服务态度差,到站不报站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司机对乘客的咨询置之不理,严重影响了乘客乘坐公交的热情。三是激励不到位。目前,我市公交司机月平均收入(扣除五险一金后)实发数3000元左右,与海门发展实际不适应。我市虽考虑要提高公交司机的薪酬水平,但南通公交公司迟迟未同意(目前的公交企业实行股份制经营,南通占60%,海门占4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交司机岗位的吸引力。 二、发展对策 实现公共交通的良性发展,必须增强公交对市民的吸引力,逐步让公交成为人们市内出行的首选,提高我市的公共交通分担率。为此,要努力做到四个“要”:第一,公交频次要“高”。通常情况下,乘客等待公交车的心理承受范围,城区公交等待时间约为5~10分钟,城乡之间公交等待时间约为10~15分。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范围,会给乘客增添焦虑情绪,大大降低人们乘坐公交的热情。在早晚高峰时段,更需要缩短等待时间。第二,公交行驶要“畅”。公交车只有比小汽车“跑”得更快才有吸引力。如果不想方设法让公交车跑得快、跑得畅,即便增加再多的公交车,也很难缓解拥堵。这就需要一定的公交专用道和路口优先通行权,确保公交车少受其他车辆影响。第三,公交换乘要“顺”。在人口稠密的商业区、长途汽车站、医院、学校、行政服务中心,应顺利实现多种交通工具换乘。转换乘车站点时,尽量缩短换乘步行距离。第四,公交服务要“好”。应让人们方便了解公交车营运信息,打造良好的公交乘坐环境和秩序,公交司机应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较高的服务水平。还应创造无障碍的乘车环境,方便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上下公交车。 公共交通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应突出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站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确立我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将公共交通发展摆在全市道路交通发展中的首要位置。做到“三个优先”:一是规划优先。围绕形成我市大公交营运结构、城乡一体化的公交线路网络、适度超前的公交基础设施、智慧的公交信息管理系统、高品质的公交服务体系总目标,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二是投入优先。在市财政公共事业的投入方面,优先安排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优先确保公交优先的资金需要。三是路权优先。在城市道路通行路权分配上,优先安排公交车辆通行,给予公交更优惠的条件,甚至可以对非公交车辆进行必要的通行限制。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1.尽快编制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根据我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尽快编制我市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应考虑近期(2018—2020年)、中期(2018—2025年)和远期(2018—2030年)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需要,分别明确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制定包括公交场站用地、公交运力、公交线路等系统性发展方案,特别应明确今后三年中每年的发展建设目标。 2.加快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公交场站建设。按照公交专项规划,建设一批首末站、停保场、客运站和枢纽站,使建设规模和功能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在学校、医院、政务中心、商业中心等周边,优化设置公交站点,方便人们乘坐。 二是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将现有的公交线网布局进行优化,通过新辟、延伸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公交覆盖面,城区公交应当全覆盖。在主城区,增开公交微循环线路。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探索公交车“错峰”配置,缓解特定时段拥堵。 三是大力提升公交运力。一方面,增加公交车投放数量。努力使我市的公交线路车比从目前的1:9.7(不含镇村公交)提高到1:15。提高公交车发车频次,尤其在上下学、上下班等出行密集时段,进一步增加发车频次,减少人们等待公交车的时间。在车辆购置中需逐步提高新能源车的比例,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的使用。另一方面,延长公交车营运时间。在城区,因地制宜延长公交车营运时间,早上应提前到6:00左右,晚上延时到22:00左右(根据夏季、冬季适度调整),引导公交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频率。 四是加快改善公交车通行条件。一方面,应加快建设公交专用(优先)道路。在城区道路现有基础条件许可的路段和可以通过道路拓宽的路段修建公交专用车道。尽量将右转车道改建为公交优先直行车道,同时安装公交专用信号灯,让公交车优先通行。在以后的城市道路施工中,应首先考虑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另一方面,城区道路少设停车位。在目前城区道路十分拥挤的情况下,应尽量少设甚至不设路边停车位,既能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又可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五是推进公共自行车与公交车的有效衔接。将城区的公共自行车存放点应与公交车站点进行有效衔接,解决城区公交车不能通达区域人群的出行困难。 另外,在经过城区的市政务中心、各大商场、饭店、学校、医院的公交线路中,选择部分线路开通免费公交,进一步吸引人们乘坐公交。 3.加速推进“智慧公交”建设。 一是推进“掌上公交APP”建设。尽快开发“掌上公交APP”软件。通过掌上公交APP,方便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在线实时查询公交车线路信息、到站信息和换乘信息等。也可依托微信公众号开通公交信息智能查询功能。 二是推进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建设。建设智能公交调度平台,实现实时调度及营运现场管理与监控,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公交营运服务质量。 三是推进“电子公交站牌”建设。在重点路段建设电子公交站牌(对非重点路段的普通站牌也应重新制作,精准标识每班公交车到达本站的时间),让乘客及时掌握公交车到达时间,提高公交车运行效率。 4.不断完善公交优先保障体系。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发展公共交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性思维研究和解决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应尽快出台我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应成立市级层面的组织领导机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交通、财政、国土、住建、公安、城管、安监、监察等部门以及各区镇共同参与,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联动机制,细化公交优先发展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部门和区镇的绩效考核,做到“三个到位”:每年的工作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督促检查到位。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资金保障方面,在目前财政趋紧的情况下,应尽一切可能保障公交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弥补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资金缺口。用地保障方面,建立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优先保障制度,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切实保障公交基础设施用地需要。城市管理方面,推进城区立体停车位(场)建设,加快城区多样化停车的收费政策研究,适时出台相关管理规范,为公交优先通行提供保障。 三是强化机制保障。在理顺关系、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考核管理机制,做到“两个到位”:考核激励到位,管理服务到位。对公交公司,交通部门应加强监管和指导,健全规范的绩效评价奖惩制度,奖罚分明,激发公交企业的创新创造能力。对公交员工,公交公司应尽快建立与海门发展实际相符的工资增长机制,对驾驶员等技术人员给予一定倾斜,同时,健全员工服务行为考核奖惩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广大乘客对我市公交的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