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海门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86090号 地址:海门市北京中路600号 邮编:226121 电话:0513-82212597 |
海门出了个武生泰斗 | ||||
| ||||
| ||||
□张垣 厉慧良出生在海门,峨眉远,东海近,龙宫正好借神针,日月菁华成大圣,翻不尽十万八千跟斗云。 这是戏剧文学家魏子晨用京剧的【西皮导板】【回龙】曲牌写的唱词,点明了当代京剧武生泰斗厉慧良的出生地乃海门。 地大物博的中国,有不少同名的地名,就拿海门来说吧,起码有南北中三个海门,南海门在广东省,中海门在浙江省,北海门在江苏省,这个位于长江入口处的与东方大都市上海一江之隔的海门,过去称县,1994年以后改名为海门市,厉慧良就诞生在海门的京剧重镇余东。 厉慧良,京族人,祖籍北京,父亲厉彦芝,13岁向票友学京剧,还学会了拉胡琴,常常自拉自唱,当年登台,献艺天津,养家糊口。17岁变声不能唱,便拜师专工京胡,22岁南下上海,为当时的名角金少山、孟小冬等操琴,号称“江南第一把胡琴”,不久搭江南的韩玉山戏班操琴,并为老板之女——坤伶老生韩凤奎说戏,后结为秦晋,随戏班跑码头,浪迹天涯。 1923年春节,身怀六甲的韩凤奎随戏班来到江苏海门余东演出《狸猫换太子》中的包拯,这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韩凤奎一下场就生下了厉慧良。 厉慧良选择物华天宝的海门出世,海门这块风水宝地出了一个闻名天涯的大角儿。他家学渊源,天赋甚佳,他于1930年师从刘晓香在上海练功,1933年从张福通学戏,后又向潘奎祥、赵瑞春、钱宝森等诸多名师学艺,博采众长,在上海等地演出时被誉为“神童”。1936年其父开办“厉家童伶班”,大哥厉慧斌工铜锤、架子花脸;大妹厉慧敏,擅青衣、花旦、刀马旦和小生;小妹厉慧兰,擅演文武老生、老旦和青衣;弟厉慧森演文武丑,被合称“厉家五虎”,在长江一带演出,颇有影响。13岁的厉慧良挑梁顶柱,以嗓音洪亮、韵味十足挂头牌,以厉慧良担纲的厉家班灌制了《岳母刺字》《法门寺》《华容道》《投军别窑》《霸王别姬》《白蟒台》《十八扯》等9张唱片,风靡上海滩。 抗战爆发后,厉家班于1938年离沪入川,后在云、贵、川三省演出。这一时期厉慧良以演老生戏为主,武戏为辅,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由于变声,改以演武戏为主。先后推出《水帘洞》《风波亭》《九江口》等戏,还领衔文武兼备的《宝莲灯》并且配合抗战演出《抗进兵》,古为今用,鼓舞士气。厉家班进重庆、赴黔北、奔滇南,炮火声中练“走边”,厉慧良主演了《戚继光歼倭记》《卧薪尝胆》,自导自演《班超》《岳飞》,名震大西南。厉家班改名为斌良国剧社,厉彦芝、厉慧良父子分别担任正副社长。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山城重庆谈判,在和谈的45天,蒋介石曾三请毛泽东看戏,毛泽东应邀两次出席,以厉慧良为台柱子的“厉家五虎”推出了《十三妹》《群英会》。为蒋介石演京剧的大有人在,我毛泽东唱京剧的也有很多名家,同时给蒋介石、毛泽东演出京剧的头牌主演,唯厉慧良而已,厉慧良因此感到自豪。 解放后,厉慧良在重庆京剧团自导自演了《红娘子》《九件衣》《三打祝家庄》《将相和》等新戏,打开了局面。1955年厉慧良组建天津京剧团,任副团长、团长兼主演。他在继承前辈京剧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吸取各家所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他创造出单腿吊毛、踢鞋上冠、大靠夹鞭、飞脚过人、飞越三桌、椅背倒提、大靠甩盔、飞叉下桌、拧身跨腿、飞脚三越等十项绝技,发展和丰富了武生表演技巧中的高难度内涵,把戏剧情节和人物形象有机结合,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感染力。1959年,厉慧良演出了田汉编剧的《关汉卿》。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时,厉慧良率团进京演出《火烧望海楼》。此外,他还主演了现代戏《赤胆红心》《白毛女》《八一风暴》《六号门》,为京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7年春,厉慧良率团演出于内蒙古,突然接到文化部的通知,要他赶到北京。因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华,文化部以中国京剧院李少春主演的《野猪林》招待,可是李少春突患喉炎,在北京找了好几人替代都不行,文化部决定让厉慧良顶替,5月2日,厉慧良为中苏两国领导演出了《野猪林》,圆满成功,受到两国领导人的接见点赞,合影留念。1958年,厉慧良率团赴朝鲜,演出了《野猪林》《闹天宫》《长坂坡·汉津口》《钟馗嫁妹》《双枪陆文龙》《盗宗卷》等好戏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9年8月,毛泽东主席点了厉慧良的《挑滑车》,厉慧良在天津为毛主席演了这出戏。 正值厉慧良的艺术黄金时代,因莫须有的罪名,厉慧良于1964年10月至1979年1月,身陷囹圄,但他相信党的政策,热爱京剧艺术,以巧妙的方法偷偷地坚持练功。因此一旦得到平反落实政策,他又如鱼得水一般回到了阔别14载的舞台。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厉慧良闯京都,赴上海,奔河北,下江西,到云贵,进四川,入南京,抵武汉,飞香港,示范演出,传授技艺。多次为修长城、亚运会、徽班进京200周年等活动义演《挑滑车》《长坂坡》《汉津口》《钟馗嫁妹》等拿手戏,德艺双馨,有口皆碑。 1995年2月中旬,厉慧良又一次应邀来沪参加“菊坛精英闹元宵”大型京剧汇演,于2月14日元宵节在上海商城剧院与景荣庆、张幼麟等合演京剧传统中极负盛名的功夫戏《战宛城》,他饰演张绣,他那遵循武老生正宗路数、体现大将风度的表演,博得观众连声叫好。此次演出结束返津不久,于2月27日猝然辞世。葬在天津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公园,他的纪念碑由黑、红两色大理石制成,碑体右上方镶有厉慧良的生前瓷像,纪念碑采用艺术化碑型,超凡脱俗,主碑雕刻成舞台幕布造型,寓意是厉慧良永远活跃在京剧艺术的舞台上。 一代武星陨落,牵动着多少“厉迷”的情丝,这是京剧界的一大损失。正如作家冯其庸的悼词所云:“霹雳惊雷震,伤心泪雨纷。从此长坂上,不见汉将军。”但是,厉慧良的“粉丝”们铭记着周杨、俞振飞、吴祖光等行家对他的“世间少有的奇才”“南北剧坛之一代宗师”“东方舞蹈皇帝”的点赞。观众送他“活赵云”“活钟馗”的桂冠。香港舆论界以“武生泰斗”“第一武生”赞誉。国内报刊以“时代杨小楼”“当代程长庚”“当代周信芳”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