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海门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86090号 地址:海门市北京中路600号 邮编:226121 电话:0513-82212597 |
关于进一步做好接轨上海工作的若干建议 | ||||
| ||||
| ||||
各界反映 2016年第2期(总第78期) 多年来,海门作为地理空间位置毗邻上海的江苏四个环沪地区节点城市(昆山、太仓、海门、启东)之一,充分发挥与上海“人缘相亲、地域相连、经济相融、文化相同”的优势,在接受上海经济辐射、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等方面曾经一度走在了南通各县市区前列,成为主动接轨上海的桥头堡。但我们也看到,在客观上,近年来随着苏通大桥、崇启大桥的建成通车以及沪通铁路的开工建设,海门的区位条件逐渐滑落至环沪“U”字型的底部,从上海辐射和转移出来的各类资源要素,在东部、南部和西部存在着先被启东、太仓、南通开发区“过滤”的可能,特别是高速路网互联互通和未来高铁时代的到来(1-2小时的车程基本可以忽略),海门的区位优势有可能将逐步丧失,从上海外流的一些资源很可能会在海门“穿肠而过”。在主观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对上海带来的辐射红利还认识不足。思想上虽然有这方面的意识,但工作中对如何对接上海缺少顶层的思考和设计,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有“知道上海很重要,谈到接轨很茫然”现象,很多工作只是跟着省、市的要求亦步亦趋,对上海人、上海经济、上海政策,尤其是对上海的产业规划、交通规划、城市规划以及近年来上海发展过程中可能外溢的各类资源要素缺乏系统了解和分析研究。二是对接的方向和领域有待进一步扩大。目前比较成功的是在企业、高校层面合作共建“海宝工业园”和“复旦复华高新区”,以及少数区镇零星地承接一些上海外迁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集群效应,与上海区镇政府层面合作共建园区还处于空白。三是组织推进的办法不多。还没有上升到市级层面,设在市发改委的“接轨上海办公室”统筹能力有限,区镇的对接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自发状态,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民间,轻官方”、“重推介,轻沟通”等问题。四是工作方法和精神状态方面,破解问题的办法点子不多,直面担当的闯劲干劲韧劲不足。五是要素支撑保障力度不够。与南通其他县市区甚至苏北部分县市相比,我们在岸线、土地、环境、人才、政策、产业基础、平台载体等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 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上海,是我国在产业资源、金融资本、高端人才、科学技术、贸易信息、现代管理等各类要素最为活跃的汇集地和扩散地之一。积极吸纳以上海为主要来源地的各类资源要素,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我市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根据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未来五年把我市建成“创新转型的示范区、接轨上海的示范区、全面小康的示范区”这一目标要求,今后一段时期建议市委、市政府把接轨上海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上海作为我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主战场之一,着眼当前,谋划长远,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提升接轨力度。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首先应认清“是海门要接轨上海,而不是上海接轨海门;上海可以不在乎海门,但海门却不能不在乎上海”,因此对接上海工作不能仅靠部门或区镇的组织推进,应尽快成立市级层面的“接轨上海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牵头主抓,相关部门和区镇参与,统筹协调推进与上海全面接轨工作。建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可以和现在的招商办合署办公),选调精兵强将充实力量,明确职能落实责任。二是明确任务分解。研究制定“十三五”接轨上海工作要点,分年度确定接轨上海工作的具体任务,分解至相关部门和区镇,并作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日常考核督查内容之一,确保工作序时推进。 2.明确接轨方向。一是做好规划接轨。启东市为提高接轨上海的精准度,从2013年起委托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开展对接上海专题研究,一批上海智库顶尖专家结合上海发展的方向趋势和启东发展的现实基础,从园区开发、物流、人才、农产品供销对接、旅游、科技创新、港口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外包等九大领域,提出了对接的推进路径、工作举措以及保障基础,并明确了具体任务。启东市以此确定了接轨上海的“2468”(“全市20%以上的工业产品配套上海,40%的农产品供应上海,60%的游客来自上海,80%的外资和市外民资源自上海”)奋斗目标。截至2015年底,该市工业产品配套上海的比例已达18%,35%的农产品供应上海,70%的游客来自上海,85%的项目和资金来自上海。对海门而言,建议在市接轨上海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下,由发改委、交通局、住建局等经济建设主要职能部门,对上海的产业、交通、城市以及上海自贸区等方面的各项规划、政策进行重点研究,明晰“上海发展需要什么”、“我们海门能够提供(接轨)什么”,从而确定我市承接上海辐射发展的指导方向和基本框架,对接轨上海工作进行科学定位。现阶段应着力在产业招商、人文交流、医疗卫生等方面力争有新的更大的突破。二是做好产业接轨。根据我市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细化产业发展领域,明确接轨重点项目。当前,尤其是要按照产业梯度转移的基本规律,推动我市有发展基础和有利优势的产业,融入到上海各大产业链的建设中去,通过参与垂直分工,发展配套产业,在接轨上海中提升海门,在服务上海中壮大自己。现阶段重点在汽车零部件制造、生物医药研发、港口物流、农产品供应、特色旅游等重要领域,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对接工作,以重点领域的突破来带动全市域融入上海发展的水平。三是做好交通对接。把崇海大桥作为重中之重,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建成集高速、轨道、高铁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过江通道。特别是要抓好《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5)》中“轨交崇明线”的规划建设契机,主动与上海交通委、崇明交通委对接,做好崇明岛西线通道的预热造势工作,尽快促成西线崇海通道规划建设的共识。 3.丰富接轨形式。一是提升对接层次。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各区政府层面的合作,积极缔结“友好县市”,主动邀请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其下辖区领导来海考察观光,推动形成双方定期互访交流,进一步增强海门在上海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二是搭建对接平台。积极与上海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上海投资服务机构合作,共建资源配置、区域联动、产业合作、信息共享大平台。积极推动两地行业协会之间逐步建立规范的对接渠道和机制。发挥我市在沪企业家商会和各中介组织的作用。三是实施借智谋划。由市委市政府出面聘请来自上海政府部门、园区负责人、企业、高校、外资机构、科研院所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组建“智库型”的海门接轨上海工作“顾问团”或“研究会”,以定期交流研讨的形式,围绕不同主题请他们为海门接轨上海工作出谋划策,使我市接轨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前瞻性,更符合上海拓展需要。四是开展交流合作。定期选派优秀干部到上海有关部门挂职锻炼,学习上海在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选派优秀教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等专业人员赴上海参加业务培训进修,强化素质训练,增强工作能力。同时,邀请上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海传经送宝,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业务辅导等形式,满足市民“在家门口享受上海优质资源”的需求。五是加强政策衔接。探索和推动与上海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领域的政策对接,有效破解行政区划壁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