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政协2016年度重点工作安排,9月19日,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和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人员实地视察了凯利绣品、朗晖实业、紫翔龙红木家具、巴黎春天生态纺织品、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听取了市政府副市长王拥军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通报,并与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政协委员代表分别发表了意见和建议。市政协主席陆一飞作了讲话。
座谈中,委员们认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加速我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抓手,是提升我市城市品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委员们指出,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喜人,成绩应该充分肯定。一是全市文化产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二是我市文化产业位列南通、全省前列;三是重点企业不断壮大;四是文化产业的集聚初现。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产业发展结构形态不平衡;二是文化产业发展主体不够强大;三是人才储备远远不够。
针对当前我市文化产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阶段重点工作,委员们提出如下建议:
1.发挥海门优势,做强文化特色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一样,要发挥产业自身的优势。首先,要挖掘海门文化产业基础好、有海门特色、海门元素的文化产业,尽可能做大做强。诸如家纺创意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红木工艺设计等等我们的强项,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其次,要做大文化传统产业,抓好文化产业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培育我们自己的优势品牌。再次,要围绕当前市委中心工作、全市发展大局,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文化产业项目的引进,相关部门要多关注文化产业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既要招引新的文化产业项目,更要对现有项目做好服务,促使做大做强。
2.营造浓烈的双创氛围,培育新兴的文化产业。一是特别注重提高文化产业的文化含金量。文化产业是把文化办成产业,所以产业里面一定要有文化的内涵。要根据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群众生活水平,正确把握我市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阶段和方向,同时要结合我市不同文化传统产业的自身发展特点,千方百计提高其文化含金量。二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网络、文化+科技”等新型文化业态,政府要支持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的龙头企业做好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和互相促进的工作,鼓励企业发展文化创意项目和提高创意研发环节比重和水平。三是高度重视培育文化人才。要注重发现、保护、培育海门民间本土文化艺人,发挥他们在传承民间文化艺术领域中的作用。要广纳各方的文化人才,在招才引智的过程中,注重引进具有文化方面才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文艺名家、文化研发人员,鼓励他们多出原创性作品。
3.不断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环境。文化产业介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是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抓手,政府要重视对文化产业的引导扶持。一是搭建有吸引力的平台。市里要整合资源和力量,加大对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的建设培育力度,努力打造“一核两带四区”文化产业特色平台,即主城区文化产业示范区,沿江、沿海文化产业带以及红木工艺设计、家纺创意设计、建筑装饰设计、通东文化集聚区,并做好相关配套;加快培育和支持发展文化创客空间,提倡和丰富创客文化,为各类人才、资本加入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平台。二是要有吸引力的政策。要在现有文化产业发展引导、扶持政策基础上,对产业奖励扶持、产业建设用地、产权保护、品牌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因地、因时逐步完善、逐步增加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三是要有吸引力的消费市场。通过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推介公益文化项目等,大力发展我市公共文化事业,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市民文化体验和消费,努力打造文化消费地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