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海门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86090号 地址:海门市北京中路600号 邮编:226121 电话:0513-82212597 |
唐末南通海门设县级军政合一建置 | ||||
| ||||
| ||||
□黄培希 唐朝国策的周边地区建置 唐朝的政治制度,在继承隋朝的基础上,不断改革、调整,逐渐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完整而严格的职官制度。中央权力机构仍为三省六部。唐初地方官制仍依隋制实行州(郡)县两级官制。贞观年间全国有州府三百五十八个,县一千五百多个。贞观元年(627),按山河地形全国分河东、河南、河北、淮南、江南等十道。修唐律,府兵改募兵,增强中央集权,加强边疆防卫等措施。对“军”“府”等唐书中明确“军府按其所处地区可分为内外两种”,“为了加强边防的防卫力量,唐朝还在周边地区设都督、都护府以及军、镇、守捉和城、戎等多级兼理军事和行政的机构,并建立一套完整而严格的烽燧和军屯制度”(见《二十五史新编》《唐书》《政治制度》491页)。 北方游牧民族东突厥屡犯边境。贞观四年东突厥颉利可汗被唐军生擒,余部投降,东突厥汗国亡。接着,唐太宗力排众议,将东突降众全部安置在河套地区,设置定襄和云中两个都督府,以其原来的部落首领作为各级长官,对其实行羁糜统治。东突归降者自愿入居长安的有数万家,被封为五品以上官员有100多人。几乎占同级官员的一半左右,这一平等的民族政策,赢得东突降众的一致拥护。于是,西北诸蕃酋长都请求上太宗尊号为“天可汗”。 贞观十四年八月平定高昌,唐太宗以其地段设置西州,并置安西都护府,后又将安西都护府迁移至龟兹(今新疆库车),统龟兹、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北)和碎叶(今吉尔吉斯坦托吉马克东北)等安西四镇。 对通海建置,明《嘉靖海门县志》(简称《县志》)叙述很明确,与唐末衔接:“海门地僻海隅古未有建置初名东布洲唐虞商周时属扬州之域……隋属江都郡唐为盐场属扬州唐末属吴为东洲镇至南唐始以其地西置静海都镇制置院”。 江海之冲险要地设狼山镇 长江北岸扬泰岗地,其东沿江岸线在今靖江与如皋之间向北,东侧海中沙洲露出水面,其东沿至今海门(见《西周时期中心区域图》公元前1100-770年)(附图1)。经春秋、战国、秦汉一直存在且漫漫向西延伸,在西晋(265-316)逐步与陆地连成一片,东晋建武元年(317)设如皋、临江(石庄)(存在200多年长江向北移位废县)、蒲涛(白蒲)(受沿海风暴潮冲击坍塌,成立170余年后废县)、海阳四县属广陵(泰州)郡。南北朝(420-589)时江阴向东北坍南涨,再向东狼五山所在胡逗洲阻挡,东侧泥沙淤积,隋(581)唐(618)之初,由于江海平原形成,一马平川至料角嘴(附图2),狼五山成江海要冲,军山早在秦始皇(公元前221-210)时驻军得名。沿江坍塌,五山多次居江腹地不稳,削弱了战略意义。咸通十五年(874)七月,僖宗即位,改年号乾符元年。为加强边疆险要之地的防御,于乾符二年设狼山镇,以王郢为镇遏使(当年任命,当年背叛朝廷)。当时唐皇室虽腐败,藩镇割据,不听中央,但承认皇帝是共主,朝官与宦官矛盾较大,各地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僖宗尚能指挥各地藩镇战胜黄巢,扑灭起义,但朝廷失信,军阀扩张实力,唐面临崩溃……。 南控大江设东洲镇 古海门在三千多年前西周已露出水面,初名东布洲。“古迹”“东洲河”“在县东吕四境按县在唐宋时属吴为东洲镇河已淤浅古道尚存”(见《县志》)。东洲镇在元至正元年(1341)坍入江,相传存在700余年。吕四始于武德三年(620)形成于何时?初名不详。吕洞宾四至而得名吕四,家喻户晓。吕洞宾出生于唐贞元十四年(798),宝历元年(825)中进士,终于后梁贞明三年(916)活118岁。吕四唐初就是发达的盐渔之港;吕四向南40多里是水陆交通方便,运河经利和到泰州、扬州、楚州,是商业、政治、军事中心,是面向长江的港口,初名丰乐。 唐天宝(742)至大历中(772),风暴潮冲击,余庆至吕四之间坍成30多里宽的夹江,古海门1000多平方公里成孤岛(附图3),时称东洲、东布洲,也称海门。大历十四年(779)五月代宗长子、天下兵马元帅、平史朝义有功的李适即位称德宗。建中元年(780),韩晃(浙江东西团练使、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训练士兵,闭关梁,筑石头五城、自京口至玉山禁牛马出境,建楼船战舰三十多艘以水帅五千人由海门杨威至申浦而还。”封锁长江口,保护江南,支持朝廷,在海门孤岛驻军将二十年。 为加强周边烽燧军屯,“唐乾符五年(878)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东布洲屯兵烧盐促进了煮盐业进一步发展(见《南通日报》2015.12.14)。 杨行密副节度使在龙纪元年(888)入居扬州,占有淮南江(汉水)东之地,与浙江钱鏐时战时和,后来将女儿嫁给钱鏐之子,以求东南的暂时和平(《中国皇帝》358页)。大顺二年(891)正月,杨行密奉令剿叛将孙儒,从江北追到江南,在宣州东溪把他击败,孙儒逃回扬州,杨行密趁机攻占和州、滁州。七月,孙儒又率兵攻苏州。杨行密只好向杭州刺史钱鏐求救。“钱鏐出兵攻苏州,兵力粮草援杨行密”(见《唐书》442页)。钱鏐派“大唐国右军散兵使”高官,“吴兴姚公”“从宦过江”,“镇东陲江海之粤府,静边鄙,安庶民,务农商,复竭家财,谵义勇将士一千人”(见东海徐夫人即姚妻墓志)。 景福元年(892)平叛有功的杨行密升淮南节度使。天复二年(902)封杨行密为吴王,建都扬州史称吴扬。当年吴王杨行密为加强边防领导,安抚在军屯的姚氏集团,设东洲镇,封姚存为镇遏使,兼理军事和行政,管理好东布洲和附近沙洲。 姚存投靠南唐获东洲静海都镇 吴越王钱鏐临终嘱子:“好好守住吴越,要奉事中原王朝,即使他们改朝换代也不能失礼”。这是近攻远交的谋略,在吴扬封王,不久吴越也封王。天佑二年(905)八月,朱全忠派人处死唐昭宗于洛阳椒殿,唐朝实际灭亡。十月杨行密病故。天佑五年,吴越派大将张仁保攻取东洲,吴扬组织反击打败吴越,俘战船300多艘,死者万余;梁乾化三年(913),吴越攻取东洲成功。改东洲镇为丰乐镇、顾俊沙为崇明镇、布洲为大安镇,由姚存统一领导,占领淮南如皋县为属地,设“江南苏州道如皋县”,并建钱鏐驻跸处,派姚珪为知西面都事;以后吴越积极备战,经五六年努力,于梁贞明五年(919)五月,钱鏐派其子钱传瓘率战船500多艘,从东洲镇到狼山江面大战,吴扬大败。被俘战将70余人斩首千节。当年七月,钱传瓘率兵三万余攻常州,权臣控制的吴扬一面迎战常州,派水军下海门击其后,吴越军大败,复取东洲。八月,两吴议和交换战俘。 吴越为了夺取东洲险要之地,发动四次大战,元气大伤,两吴削弱,却发展壮大了姚氏集团。权臣灭了吴扬,徐知浩称帝(937),南唐成立。姚存代表丰乐、崇明、大安三镇支持拥护南唐成立,去西都(南京)朝拜。得到恩赐:周边地区军政合一的“东洲静海都镇遏使”,其级别为府、郡、州相同,由于军政合一,权力特别大。回来组织力量在居于江水之中的狼山北麓刻:“天祚三年□月十四日东洲静海都镇遏使姚存上西都朝觐回到此”,迫不及待地昭告天下(□表示缺字)。 姚存投靠南唐,除得直属西都的东洲静海都镇遏使高官外,还加封大唐国右军散兵使静海指挥使、屯田钤辖使、把捉私茶盐巡检使、东海都场官、银青光绿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右千牛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等高官头衔,割据一方。下属原有丰乐、崇明、大安镇,在静海都镇下设狼山、石港、余庆、蔡港、西寨等五个下属军政机构。他有权“设官吏”、“列将校”、“专漕运”、“副上供”。百姓农、盐、渔、手工业虽然发达,但负担很重。后周显德三年(956)初,周世宗柴荣的军队势如破竹,进驻淮南。姚氏集团自知这次与两吴战争不同,将有灭顶之灾。二月,姚氏集团在东洲静海都镇遏使、静海指挥使姚彦洪带领下,家族、官员、将士一万余人,逃往吴越。又一说,姚彦洪战败率家族自焚。后周显德五年(958),通州、海门同时建县。海门县治东洲镇。显德七年正月初三,在洛阳的陈桥将领们酒后将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北宋成立,姚氏集团统治65年,先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也传入了吴越文化,发展了种桑养蚕、纺纱织布等技术,昔日的通海土布,今日的叠石桥家纺,和吴越文化密切相关。 (本文感谢海门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海门县志》主编俞茂林、海门市东洲中学副校长周荣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