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海门市委员会 苏ICP备05086090号 地址:海门市北京中路600号 邮编:226121 电话:0513-82212597 |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调研报告 | ||||
市政协课题组 | ||||
| ||||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的复合型生产性服务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海门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之相配套的物流需求也日益增加,为海门实现物流业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近期,市政协课题组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就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如下分析思考。 一、我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抢抓机遇,积极谋划,夯实举措,全市物流业整体平稳健康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市场总量持续增长。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江海岸线、桥港通道优势的不断凸现,物流业加速发展。十二五以来,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20.8%,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2014年,全市物流总额达1600多亿元,占南通市物流总额的10%左右,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5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6%。 2.规模效应逐步放大。目前,我市共注册登记各类中小物流企业183家,经营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有18家,分布在公路货运、码头装卸、货代联运、物资配送、冷链物流等行业,全市货物经营专线达70余条,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和地区。逐步形成了以叠石桥物流园为龙头的家纺产品物流群、以苏中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和大千商贸物流中心为主的农副产品及商贸物流群,以东洲物流中心为主的建筑材料物流群等。 3.运输体系日益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我市集聚大产业、发展大物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公路建设方面,四大园区均有高等级公路连通,为货物集散提供了快速运输通道;铁路建设方面,宁启铁路二期工程南通至启东段开工建设,在海门境内38.359公里,途经5个园区、镇乡;航道建设方面,共有航道32条,共计347.99公里,其中6条主航道,东西横线分连启东、通州两市,南北贯通海门市境内各乡镇,形成了以三横四纵为主体的水上交通运输网。此外,沿江沿海深水码头建设深入推进,正加快形成以“一铁、两港、两高速、六互通”为支撑,以“九横十二纵”公路为骨架的现代大交通格局。 4.平台建设有序推进。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打造叠石桥国际物流园、海门港港口物流园、开发区海港物流园等三大物流园区。依托家纺产品,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叠石桥物流园是省首批重点物流基地,入住企业54家,发送全国各地站点112条,运输网络覆盖全国多个城市和地区。园区和中铁物流已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正积极打造国家级5A物流基地。海门港港口物流园充分发挥港口资源,构筑物流新枢纽,两个5万吨级通用码头正式投运,海润达、燕达重工、通光海洋光缆等一批业主码头也正在兴建和筹建中。随着口岸的开放,将为丰富新区物流服务的多样性提供新的平台。具有通江达海独特区位优势的开发区海港物流园,已建成招商局重工、中远重工、宝钢物流、海隆重机等多座专用码头。合资组建的南通通海港口有限公司已全面投入运行,现正加快推进码头地质勘查、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预计12初将完成项目工程招投标,进入港区全面建设阶段。 5.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近几年,我市电子商务,特别是叠石桥家纺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各类电子商务企业和贸易方式快速发展。从2008年叠石桥地区家纺电子商务业务兴起至今,家纺网上店铺数量从最初的几百家激增至一万多家,以淘宝平台为例,注册地为南通的家纺类天猫商城店377家、家纺类集市店5898家。家纺网上销售额也逐年增长,2012年总销售额为48亿元,约占总销售额的10%,2013年总销售额为80亿元,约占总销售额的16%,2014年达到100亿元,约占当年叠石桥家纺销售总额的19%,其中在淘宝平台举办的“双十一”促销活动中,叠石桥地区家纺电子商务企业当天的销售量达到近3亿元,创地区历史新高。 二、我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以现代物流标准衡量,海门物流业尚处在传统物流业态相对成熟、现代物流初具雏形阶段,其发展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总量规模偏小,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加快。我市物流业总量虽然保持一定增长,但与江阴、太仓等先进地区相比,总量规模偏小、发展速度不快。产业基础、交通体系、港口资源等物流业发展的优越条件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在港口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区域性港口平台的作用还很有限,港口物流的大发展尚需时间。海门港5万吨码头试运行以来,码头货物的吞吐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货源市场开发程度不够,航线资源不足,导致了目前港口的货物单一,无法带动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对我市港口发展全面提升的促进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龙头企业偏少,规模企业需要进一步培育。随着经济规模快速扩张,我市的民营、个体物流企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仍处于小、散、弱的状态。小,上规模、上档次的、具有一定知名度、辐射力强的物流企业较少,在省74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中,海门仅有1家;散,到目前为止,我市货物运输营业户已达3041户,在各个镇都有分布,但这些物流企业基本是各自为政,较少沟通,尚未形成群体效应;弱,服务能力薄弱,技术力量和综合化程度低,很多企业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物流”的观念,对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意识亟待增强。 三是发展层次偏低,行业业态需要进一步拓展。目前我市物流企业以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形式为主,在贸易、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和综合管理等多式联运上还不多,没有形成完整的现代物流产业链。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还很少,在快速反应、功能集成、作业规范、组织网络和智能管理等方面还不完善,服务辐射能力还不强。大多数物流企业不能提供集成化、专业化、个性化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更没有实现技术、仓储和运输服务的最佳整合。 四是信息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现代物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其中,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海门物流业主体经营管理体制依然不够灵活,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对先进的物流运作模式和技术普遍缺乏全面的了解。尽管有些物流企业建立了网站,但信息流没有很好整合,还局限于物流供需信息发布和库存信息管理,货物跟踪、配送以及电子商务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整个海门的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造成了物流信息不能共享,物流服务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 五是系统规划缺乏,综合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物流是一体化的经济运行模式,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存在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内在联系。传统的物流管理体制制约了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物流进行统筹规划和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目前,全市物流业尚缺乏一体化、系统化、综合化的思考和管理,没有总体战略规划,缺乏系统的近期、中期规划,尚以自发式发展为主。另外,对全市的物流运力、物流总额、货物仓储量等没有形成统计体系,现代物流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应依托海门江海交汇、南北贯通的优越区位条件、日益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日渐显现、快速增长的产业优势,以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以推行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为支撑,创新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完整的现代物流产业链,把海门打造成为立足本地、依托上海、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长三角北翼重要区域性物流中心。 1.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统筹现代物流园区布局 一是抓紧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应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从系统角度出发,加快编制《海门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全市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应突出和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总体目标、规划布局、实施步骤等,为下一步基础功能配套、园区转型升级和产业招商引资等提供科学、前瞻的导向。应以A级物流企业国家标准促使企业提升发展,使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继续下降,促使物流业在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中发挥更大作用,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物流基础。二是加快区域板块物流规划制定。统筹各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进一步细化明确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定位和经营方向,制定物流园区(中心)发展详规和具体落实方案。海门港港口应围绕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合港”目标,以突破大港口作为沿海开放的龙头工程,重点发展粮食、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品及大宗工业品仓储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和中转贸易,目标建设成为具备物流转运、配送、保税仓储、临港加工、商贸物流和综合服务的区域性大型港口。开发区通海港区应充分发挥长江入海口北岸第一大港和相邻“综保区”的优势,推进江海河联运,大力发展现代港口与物流、临港加工与制造,目标建设成为集物流中转、转口贸易、国际采购、保税加工、大宗物资交易为主体,辐射长江以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上游部分地区的长三角重要物流节点。叠石桥国际物流园应围绕促进家纺产业区域经济做大做强的目标,加快推动园区转型升级,规范完善电商物流管理,极力放大叠石桥国际物流园在华东地区的集散功能。目标建设成为一个布局集中、设施先进、专业化程度高的多功能现代化区域物流基地。三是推进物流信息化规划。加快推进物流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专用物流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方面的应用和推广,通过科学规划、分期建设,提升物流服务的集中度、信息服务的集约化程度,全方位推进物流资源的共享,降低社会物流运营总成本,提升物流体系对新技术、新管理的应用水平。 2.加快功能配套建设,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一是推进港口开发建设。应尽快融入上海和长三角大物流体系,把沿江沿海港口建设成国际集装箱运输支线港、江海转运主枢纽港。在沿江,应推进通海港区新江海河口上游的整体连片开发,为我市临港工业布局、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功能提升拓展必要的空间。重点建设好江海港集装箱码头,全面提升开发开放功能,推进沿江港口支持系统建设,增强港口服务配套能力。在沿海,应抓住一类口岸获批的契机,以功能平台打造为重点,加快联检单位入驻,提升港区国际化水平,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招揽货源,提高港口运营能力。应加强与上海港的交流合作,利用上海港的港口、航线、市场资源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同时也可承接部分上海港分流的杂货装卸运输作业,丰富新区内货源的种类和物流服务的多样性。二是提升园区集聚功能。创新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推广“物流+商贸”、“物流+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重点打造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物流组织化程度高、公共服务能力强、对物流业发展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应加快叠石桥国际物流园建设进度,特别注重规划建设大型仓储设施,以有效解决现有园区严重缺乏仓储用地的现状。充分依托物流园区覆盖全国的运输网络优势,在以家纺产品为主的基础上,扩大其他产品的配送。应加快推进海门港海产品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放大港口直接靠泊外轮的独特优势,推动海产品加工贸易发展,使之成为南黄海沿岸大型渔获集散中心之一。应全力推进东洲物流中心、大千商贸物流中心、苏中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等重点物流中心建设,努力提升货物流通水平,扩大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确保各中心发挥最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应在东部地区以麒麟红木为依托规划建设物流中心,满足东北部地区的物流需求。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物流园区、中心等周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物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重要功能性设施的保障作用。重点围绕沿江沿海港口群、沿中心城镇、沿交通枢纽和沿产业集群,构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相衔接的综合物流运输体系,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良好交通支撑。通过规划实施宁启铁路进港铁路支线、疏港道路、航站楼等项目,推动沿江通海港区形成“公、铁、水”联运、“海、陆、空”互通的多式联运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沿海深水航道建设,抓好小庙洪航道整治工程,连通疏港河与通吕运河,贯通内河航道与入海通道,打造沿海集疏运体系;推进通启高速海门、叠石桥、悦来收费站改扩建工程,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配套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加快推进叠港公路南延工程,连通工业园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南北向港口集疏运道路,发展江海运输专线。四是加快打造信息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IT企业,对我市各类物流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搭建全市物流信息公用平台,为客户提供业务受理、信息发布、储运管理、物流配送、在线采购、财务结算、合同管理等全方位服务。促进我市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融入对接长三角其他城市物流平台,鼓励信息共享,提高物流企业运行效益。建立市监、税务、邮政、金融等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物流服务信息体系,实现物流业的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3.着力强化内外并举,培育壮大物流市场 一是加大招引力度。在准确把握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细分产业,开展菜单式招商,实现精准定位、有效对接。应加强与上海、宁波等大港口的合作,强化与大型物流企业的有效对接,努力吸引国内外知名码头运营商、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投资落户海门,以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运营,推动物流向多元化、多功能发展,努力形成以深水港口为依托、集装箱和大宗散货并举的港口物流特色。应抓住全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重大契机,大力招引京东、苏宁、顺丰、阿里巴巴等国内行业百强电子商务企业在海设立区域总部、采购中心、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或与本地企业开展战略合作项目,提升物流发展层次。二是积极培育企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重点培育、动态管理”的原则,鼓励现有一定规模的运输、仓储、货代等物流企业通过扩大经营、延伸服务领域、与大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加速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中小型物流企业为大企业配套,开展专业化特色服务,满足多样化物流需求。应积极争创国家3A以上企业、省物流重点企业、物流基地,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在物流品牌培育上实现突破。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应依托家纺、红木、农副产品等传统产业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电商网络巨头的深度合作,借助网络大数据开设海门“网上商城”,支持广大经营户发展C2C、B2C、B2B等不同商务方式,并在条件成熟时自建平台。应加快叠石桥电子商务物流园建设,专门设置网销专营区和电商中心,同时在市场内建设电子商务快递综合服务配套区域,将现有的快递物流企业纳入整体统一规划,进一步完善快递物流配送服务。以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为支撑,重点突出叠石桥地区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通过适当的整合、扶持和引导,发挥叠石桥品牌优势和规模效应。四是延伸产业链条。把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发挥资源效益作为物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发展仓储、加工、分装、配送、货代和中转、工程运输等产业,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努力提高附加值。围绕物流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包括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商务、订货、结算和报关等现代服务业,带动其他服务业发展,通过服务业发展达到增值目的。五是创新发展模式。创新运作管理模式,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鼓励大型制造企业整合剥离内部物流业务流程,扩大物流外包需求;推动商贸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和市场化水平,鼓励农产品通过直销和配送形式实现产销对接。 4.持续优化服务环境,形成强大发展合力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地均出台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建议在用足用好国家及省市有关政策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研究制订并出台我市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对现代物流业的规划、发展及在用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进行细化、明确。二是突出要素保障。在资金扶持上,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设立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通过贴息、补助、以奖代补等形式,用于重点物流项目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物流人才培训、企业奖励等;鼓励信贷资金投入,建立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平台,实现以金融资本助力物流企业发展升级。在土地保障上,对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项目,土地使用及审批予以优先,对列入省、市级以上的重点物流项目,给予重点支持;鼓励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闲置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尽可能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对建造多层楼库或高架立体库,提高库房的建筑密度,启用先进的自动化作业设备等给予政策激励。三是加强服务管理。成立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部门的职责,构建统分结合、条块联动的现代物流业双重管理体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切实做好物流企业的服务工作;建立完善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指导和促成现代物流行业协会早日组建并正常运行,推进行业自律,规范物流企业行为,促进物流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四是完善人才培养。应重点引进熟悉货代、多式联运、物流园区标准化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及现代物流业运作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决策、管理部门和重点企业;应加强与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社会办学机构的合作,培养我市物流业发展急需的各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应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从事现代物流的人员素质,优化物流专业人才结构。 |